照片為作者提供
【聚傳媒陳朝平專欄】政大新聞系學妹李莉珩,機緣巧合,遠赴澎湖七美島,見證、挖掘許家五代大小故事,寫成《大嶼東崎頭十六號》一書。雙十國慶次日,適逢老鄉長許進豐八十大壽,老鄉長後輩在古厝前舉辦了新書發表會。
閒逛臉書,在莉珩學妹的臉書上,偶見這段采風「奇遇」,勾起了47年前我和七美島一天一夜的情緣。
1978年,民國67年,原本在金門兩棲偵察營擔任政戰官的我,被徵召到海軍部隊擔任三民主義巡迴教官。依稀記得,酷暑的七月天,授課行程巡迴到了澎湖海軍軍區,進駐馬公。某天,天空碧藍,艷陽高照,長官有令,立即束裝前進七美島「授課」。
弄不清是定期的船班,還是臨時招來的民船,軍區一位士官長陪同我,搭乘漁民駕駛的機器舢舨,前進七美島。海水湛藍,小舢舨的馬達砰砰地響著,划過平靜的台灣海峽。穿著夏季黃色大禮服軍裝的我,坐在舢舨上,難掩緊張和興奮。
船行一、兩個小時吧?我們抵達了七美島小漁港的碼頭。港口內,三、五漁船停泊在那兒,隨著海水盪著。碼頭上方,等著我的是一輛吉普車和一位駕駛兵。據說,那是島上唯一的一輛吉普車,島上長官交代,這一兩天,吉普車專供我這個小少尉使用。
吉普車疾駛在蜿蜒的山路,很快地將我送到了七美島的民眾服務站。迎接我的是兩位年輕的七美女生。她倆落落大方地介紹了民眾服務站和當地駐軍的關係,以及隔天授課的對象。接著,她倆簇擁著我上了吉普車,滔滔不絕地介紹七美島的風土人情,直奔七美標誌性的地標——七美人塚,三人並在七美人塚一旁「七美人歌」石碑前合影留念。
說來可笑,時隔多年,我完全不記得那回到七美島究竟有無授課?在哪裡授的課?更別說授課的內容是甚麼了!印象裡,只記得兩位美麗大方的七美「原住民」,帶著我走遍了七美島的重要景點,還在荒蕪的丘陵上,倚著吉普車,留下年輕三民主義巡迴教官的身影。
搭船返回馬公時,海上有風,天上捲雲,機器舢舨搖晃得厲害,一陣陣西北雨劈頭撒了下來。莫非,七美人魂魄怨我未曾留下地址?還是,提醒我別忘了將照片寄給島上的有緣人?
退伍後,步入社會,也曾多次往返澎湖公幹,卻不曾重回七美島。午夜夢迴,海水蔚藍,七美島的故事依舊淒美。再見七美,居然是在莉珩的臉書上!不知當年荒蕪的丘陵,今安在?當年熱情導遊的兩位女生,妳們好嗎?妳倆,可是老鄉長家族的一分子?
作者為資深媒體人
●專欄文章,不代表J-Media 聚傳媒立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