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宗衡》政治廚房:台灣掀開鍋VS.中國悶燒鍋

照片為作者提供

【聚傳媒李宗衡專欄】兩岸政治現況,其實就是兩口鍋子的事。

台灣天天掀,透明到連湯渣都看得到;

中國蓋子鎖死,悶到連蒸汽都不敢冒。

高溫要命,卻走完全相反的路線:

一個鍋冒泡,

一個鍋悶爆。

 

台灣的鍋子,人人都可掀開一看究竟。立法院裡吵成菜市場,政黨口水戰;從立委質詢、政策攻防、媒體頭條、爆料直播,到街頭的民眾評論、專家分析、罷免抗議、社群的鍵盤風暴;誰都能拿湯勺往鍋子裡攪兩下,順手加點鹽或倒點油。

 

一天幾十個事件接力上演;這鍋底一目了然,連油渣都看得見,鍋裡翻騰的內容毫無遮掩,人人都是小廚師。

 

2024年,《無國界記者組織》新聞自由指數,台灣全球第35名、亞洲第2(僅次韓國);但英國牛津路透(Reuters)新聞學研究所報告,台灣同時也是全球假新聞產量最高地區之一:我們享有把鍋蓋掀開到看穿一切的自由,也承受被油燙到滿臉包的風險。

 

賴清德政府上任,推動數位治理、綠電政策、租屋補貼,全攪在鍋裡煮,但政策成效往往被湯汁淹沒。民眾邊罵邊看邊滑手機,像在吃夜市油鍋裡的炸雞排,看得清楚,聞得到味,理解明白。

 

對照之下,中國少數人掌勺,鍋蓋直接焊死,厚鍋悶燒,連蒸汽孔都用紅布塞住。民間對政治經濟真相知之甚少,表面穩定,鍋裏暗流洶湧,無以名之,不知其味。

 

2022年的白紙運動,網路封鎖、官員反腐,全部悶在鍋底。小部分漏氣,官方直接出手,第一反應不是掀蓋,而是加水、減火,再請抗議者「喝茶」。

 

2024年無國界記者組織新聞自由指數,中國全球第172名(倒數第10);和平指數全球第88名。

 

房地產泡沫?恒大、碧桂園等房企問題頻傳,官方說「長期向好」;經濟下行?GDP增長放緩,消費信心低迷,官方說「穩中向好」。地方債務、疫情後復甦,消息封鎖,看不到鍋裡煮什麼。

 

亂在鍋底,看不見就不算亂。安定的表象掩蓋了悶燒鍋「鍋底燒穿、壓力爆表」的危險;高層腐敗、經濟泡沫、政策調控,全在悶燒鍋,只有官方能對味覺做解釋。

 

台灣的鍋,炒得是是非,煮得是日常,縱使湯湯水水,至少鍋底朝天,乾淨透明。中國的鍋,穩的是表象,悶的是隱憂,看似風平浪靜,實則壓力千鈞。

 

政治講火候,政策端牛肉。政治廚房裡向來沒有完美食譜。台灣選擇了掀鍋得喧囂,縱然油煙嗆鼻、燙傷難免,但食材好壞,人人心中都有一把尺。中國則緊鎖鍋蓋,壓住一鍋封閉的沉默,人民只能等待那永遠不知道下一口是什麼的「驚喜盲盒」。

 

政治烹飪學最終告訴我們:與其盼望一餐無聲的盛宴,不如端上一盤誠實的喧嘩。畢竟,還能讓你邊罵邊吃的大雜燴,永遠比那鍋隨時可能悶爆的黑暗料理,更讓人安心放心。

 

 

作者為資深媒體人、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系博士候選人。

 

●專欄文章,不代表聚傳媒J-Media立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