評論 簡秀枝/台灣,其實沒有那麼糟!—從藝術生態談起

 為什麼英商任天晉(Magnus Renfrew)會選擇來台灣開辦「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會」?

 為什麼不是北京、上海、東京、首爾、雅加達、新加坡或香港?

 當然,你可以說,各地都「名花有主」,台北藝博會更多,Ink now 、Art Taipei 、Formosa Art Fair 、Youn Art Taipei 、One Art Taipei 、Art Future ⋯,琳瑯滿目,眼不遐及。

 其實,任天晉是資深藝博操盤手,他有過草創與經營香港藝博會,來自職業的敏感度,他明確地看到台灣的商機。

 這個商機,其實就是台灣的競爭力。

 從藝術產業的立場來看,究竟台灣有那些優勢!?

一、人才

 在科技發展是AI(人工智慧),但在藝術天地,是藝術收藏家與優質從業人員,其中前者,更被肯定。

 實力雄厚、腳步勤快,决策迅速,又掏得出鈔票的實力收藏家,在台灣可不在少數。而對新觀念、新趨勢,吸收很快,反應更快,然後接受的尺度也無限寬廣,台灣比比皆是。

 從早期奔走國際拍賣市場,藏購回的古董文物、西洋大師、海外華人的作品,量多質佳,又成體系。大家可以從聞名國際的「清翫雅集」的36位成員與收藏品,歸納出台灣收藏家是何等的了不起。

 台灣政府對私人美術館,一向默然,要在台灣打造私人美術館,完全靠收藏家的實力與堅持。例如,林百里的「廣雅軒」、曹興誠的「樂從堂」、翁明顯的「中環美術館」、洪三雄的「雙清館」、何國慶的「何創時基金會」、「忠泰美術館」、「毓繡美術館」、「亞大美術館」⋯等,各富意趣,獨具特色。

 多少沒有招牌門號,卻收藏了一整個屋子,例如,國巨陳家、元大馬家、富邦蔡家、中信辜家、王道駱家⋯,而台灣藏家認養藝術家,也是遠近馳名,像施俊兆之於常玉丁衍庸、馬維建之於林風眠趙無極、翁美慧之於朱沅芷趙無極、鄧傳馨之於朱德群⋯,不但收藏完整,而且認養許多展覽推廣活動,誠意感人。

 近年,年輕世代崛起,對當代藝術的投入,都不讓收藏前輩專美於前。

 任天晉也好,來自歐美亞洲前幾十大畫廊老闆們,看的更是台灣深不見底的購藏實力。

二、制度

 既透明、永續力強,又接近西方社會。

 根據彭博社調查,在國際企業透明度調查報告中,排名最差是中國企業,反觀台灣,排名第7。而企業永續度,台灣也以第11名,超前於其他亞洲國家。

 台灣剛舉辦完選舉,也舖天蓋地完成公投,雖然過程有些抱怨,但整體表現,還是瑕不掩瑜。

 兩性平權、同志婚姻、核電綠能⋯,台灣通通可以成為公共議題,而出版、言論、遷移、財產自由,台灣一路很健康發展,雖然電視批評、網路霸凌時有所聞,但都可以攤在陽光下接受檢驗。民意如潮水的機制,減少了藏污納垢的弊病。

 這是亂中有序的台灣,也是生機盎然的台灣。蕞爾島國,卻始終保留著民主機制、言論自由、公平交易、自由市場。

 今年10月4日美國副總統在美國智庫演說時,在區隔中國與中共、表達美國對中國介入美國政治反感的同時,肯定台灣的民主改革是全球華人希望。

 如眾所皆知,美國與中國貿易開戰,你來我往,炮火連天,而在貿易磨擦的罩頂陰霾底下,而大家公認的受惠國家,正是台灣與越南,我們其實生在亂世中的福地,豈能一再妄自菲薄。

三、資金。

 反觀台灣經濟基本面,新台幣升值,總體經濟表現佳。

 2017年台灣出口3173.8億美元,比2016年成長13.2%,在台幣狂升的時代,出口成績非常亮眼,而2018年前三季台灣出口達2501億美元,前三季出口又比去年同期成長8.1%。回頭看三個季度的出口數字,第一季是797.4億美元,第二季是840.9億美元,第三季挾帶著中美貿易戰開打,但出口仍達862.8億美元,這是十分不易。

 至於台灣的GDP成長,自2017年下半年以來,台灣的GDP成長都保持3%以上,而2017年全年失業率3.76%,上半年失業率再降到3.66%,從這張總體經濟的數字表現來看,台灣經濟表現並不差。對台灣經濟表現看衰的人老是拿台灣跟中國大陸的6.8%來比,其實經濟發展基期不同,台灣在兩蔣時代,也曾有過8%以上的高經濟成長。

 從微觀看,台灣的上市公司一直以來都交出好成績,例如2017年全體上市公司稅後淨利達2.19兆,去年配發的股息達1.45兆。今年第一季上市櫃公司淨利5356億,比去年同期成長21.69%;第2季達5758億,年增20.8%;第三季淨利再上升到6523億,年成長1.3%。前3季稅後淨利累積1.78兆,比去年同期成長13.3%,這是十分難得的成長。按照這個發展趨勢,今年全體上市櫃公司獲利將達2.4兆,這當中台積電前三季淨利2511.47億,台塑四寶淨利也達2000億,單是這5家公司獲利可觀,台灣的企業營利能力一點也不差。

 在所謂不景氣的時代,上市櫃公司依然交出好成績,可喜可賀。根據資料顯示,獲利成長家數達595家,EPS超過10元公司有70家,股價逾3位數,也超過170家。

 大家記憶猶新的是,90年代以來,台灣的人流、物流、金流,都往中國大陸流。目前在中國大陸環評無限上綱、工資高漲、台商紛紛出售工地,而鮭魚返鄉效應再起,現在資金則是加速回流台灣。

 過去3年新台幣是大升值,一直到今年才回貶一些,台灣的出口表現的亮麗,出口商滙兌收益豐碩,大家有目共賭。

 另外,台灣的超額儲蓄率從0.32%增加到15.56%,每年超額儲蓄高達新台幣3兆元。

 值得一提的是,台灣是一個藏富於外的體制,台灣從勞基法上路,台灣的工資不斷高漲,製造業只好遷徙,他們從南進到西進,現在又南進,台商像逐水草而居的商人,四處尋找廉價的生產基地。

 到2018年末,有人估計台商在境外的資金高達3兆美元以上,也就是接近100兆新台幣。過去30年,台商把製造業投資在中國、越南等國家,造成產業空洞化,製造業沒有在台灣投資,形成台灣低薪之源。這次中美貿戰開打,很多製造業面臨關稅25%的巨大威脅,「台商回流」成為選項,很多過去「滅絕」台灣產業的變數,正在扭轉中。

 選舉之後,民意給了執政團隊許多壓力,目前政府奮力解決五缺問題,重點希望在水、電以及工廠用地等方面得到改善,再下一步如果能更大方引導台商資金回台投資,這對台灣會帶來更大的力量。

 尤其是全球稅務資訊互換的「共同申報準則」(CRS)上路後,金融城市香港與新加坡作為資金停泊的角色已改變,台灣最有條件成為卓越的資金避風港。

 猶記得當年,蘇富比、佳士得等國際拍賣公司撤出台灣,正是為了微不足道的小額租稅與藏家隠私問題,如果這些抽離台灣資金的制度,政府可以調低稅率,再度引導停泊在外的龐大資金回來,台灣的實力還會更強。

 正如同美國副總統彭斯所言,台灣堅持民主道路是全球華人最後的歸宿。台灣正在中美貿易戰的最前線,否極泰來下的未來,值得大家拭目以待。

 台灣大選過後,美國在台協會(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,簡稱:AIT)罕見地以11.6億新台幣買下新美齊在台北市天母西路推出的豪宅大樓做為AIT員工宿舍,美國在台置產,這是前所未見的新形勢。

 另外,大選過後,也看到觀光陸客的回流,高雄、台中等城市,可望兩岸關係的紓緩而獲益,而美國也可能因此大力加持台灣。在中美對峙的情況下,台灣若能善用這個新形勢,經濟有可能在大家悲觀失意下,重新出現新局面。而久違的台灣投資熱,躍躍欲試,或許也是不一樣的開始,台灣可望走出新路!

四、稅率與物價。

 在藝術市場的廝殺、藝博會競爭,稅率條件良窳,是成敗重要關鍵。

 目前包括香港、新加坡、台灣,對於藝術品進口,都採零關稅。只有中國大陸維持很高關稅,最高曾達12%,近期暫行下調為3%,算是最不友善的地區。

 至於交易稅,香港地區對於非香港的境外人士交易藝術品採免稅。

 新加坡藝術品交易,給付7%的營業稅,畫廊作法是定價,再加7%後售予藏家。

 中國大陸依然條件最差,交易藝術品在中國大陸,必須給付23%增值稅。

 反觀台灣,交易藝術品,給予5%營業稅,畫廊業者也是習慣於作品定價外加5%,售予藏家。

 這樣的週遭環境比較,香港最優,中國大陸最差,台灣以5%營業稅,略優於新加坡7%營業稅,畢竟如果金額大,相差2%,其實是可觀的,會讓畫廊業者與收藏家,斤斤計較的。

 再談物價,目前台灣比鄰近國家與地區低。就拿Big Mac 為例,日本最高(3.26)、其次中國大陸(2.83)、香港(2.46),最後才是台灣(2.16)。

 總而言之,物美價廉的物價水準,各方面的商旅、參展條件費用,遠低於包括香港、新加坡在內的其他國家與地區。

 許多香港朋友,星期假日喜歡呼朋引伴,買張機票飛台北,大快朵頤一番,因為旅館美食加總,還是比在香港便宜。

 身在寶島台灣,我們都忘記這些友善與美好。真的,台灣,其實沒有那麼糟!!

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

 ●全文見作者臉書,經授權刊載。

 ●專欄文章,不代表i-Media 愛傳媒立場